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余爱晶:扬民主科学魂 筑航天强国梦
——记九三学社社员赵九章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巨大的轰鸣声中,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中国的北斗系统提前半年完成了“三步走”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次成功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36次飞行任务,在此之前,我国已经成功将300余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在轨卫星数仅次于美国全球排名第二,与此同时,中国还为世界20余个国家发射过卫星或提供搭载服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受信赖的航天商业发射国家。

取得这些成就,还要追溯到50年前的那个春天,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承载着中华民族上千年的飞天梦想,遨游太空,让“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中国从此开创了航天史的新纪元,成为了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独立研制并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在这之后,中国航天取得了长足发展,1984年4月,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1990年4月,首次成功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把美国制造的通信卫星“亚洲一号”送入预定轨道;[]2012年首次实现“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2015年9月20日,创造了“一箭20星”的亚洲记录[]……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傲然屹立于世界航天的前列。

在中国航天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之时,我们能够看到,一代又一代的九三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中一个名字,我们更不应该忘记:“两弹一星”元勋、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中国人造卫星之父”——赵九章。

赵九章是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他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是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07年,赵九章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弃文学理,立志“科学救国”,1933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德国柏林大学先后获得气象学硕士、博士学位。归国后,他先在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承担起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1946年,赵九章在芝加哥大学提出了“行星波不稳定概念”,引起国际气象学家的高度重视,成为现代天气预报的基础理论之一。1955年,他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按正常发展下去,赵九章将成为中国气象学界的顶级专家,并继续在气象动力学领域誉享全球。然而,1957年的一件事,却让他做出了一个影响其后半生的重要决定。1957年10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斯帕特尼克1号”,赵九章在震惊的同时,也在深刻思考,为什么我们伟大的祖国不能像苏联一样拥有自己的人造卫星呢?于是,他开始搞研究、写报告、做演讲,到处宣传人造卫星的重要意义。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毛泽东宣布:“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很快,中国科学院为了人造卫星工作而专门设立的“581小组”成立了,赵九章任副组长。同年10月,他率团前往苏联进行访问,尽管当时中苏关系非常友好,但任何有关卫星的问题和内容,均得不到正面和有效的答案。回国后,他提出了“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理性判断和重要建议,领导开创了利用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进行高空探测的研究,探索了卫星发展方向,筹建了环境模拟实验室,开展遥测、跟踪技术研究,组建了一支空间科学技术队伍。[]

在经过了多年的沉淀和技术积累之后,1964年12月,他二度上书,亲手写了一封关于重新启动人造卫星计划的信,并当面呈交给周恩来总理的手上。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随即这个任务被命名为“651计划”,并成立了“651设计院”,赵九章任院长。1965年底,一份4个设计方案、15万字组成的专题材料,描绘了一个1米直径、近球形的72面体,它将在1970年择机发射,将不间断的播放《东方红》乐曲。它,就是承载中国人梦想的人造卫星的雏形“东方红一号”。[]然而,1966年,那场突如其来的浩劫,让赵九章在科研的道路上“靠边站”,1968年10月26日,在距离实现中国人飞天梦想实现仅仅只剩18个月的时候,赵九章终究没有抵抗住无情的迫害,在自己的“牛棚”里,含冤而逝,享年61岁。

尽管这位科学巨匠在没有留下一句遗言,赵九章却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谱写了一名九三人对祖国至忠、对科学至诚、对民主至敬的拳拳赤子之情。

赵九章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甘愿奉献的一生。赵九章出身于中医世家,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心怀“科学救国”信念的他,最终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后到德国留学。学成回国后,赵九章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后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科学所工作,解放战争后,中央研究院奉命迁往台湾,但是他坚定的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1957年,50岁“高龄”的他毅然决然服从国家的决定,转向人造卫星和火箭应用的研究。在他一生中,组建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参加中科大筹建,并亲自任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他真正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情怀。

赵九章的一生,是热爱科学、勇攀高峰一生。除了在航天领域的成就外,他更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他把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研究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完成了我国第一篇动力气象学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热力学》。1946年他在芝加哥大学作报告时提出了“行星波斜压不稳定”概念,指出实际大气在斜压状态下可以是不稳定的,这是现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之一。在地磁领域,指导他的学生,研究了地磁扰动期间史笃默(Stormer)捕获区变化和带电粒子穿入地磁场的机制等,并著有《高空大气物理学》专著。[]

赵九章的一生,是崇尚民主、重视教育的一生。他是科学巨匠,同时,也是教育学家,培养了众多的科学人才。他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创见,注意培养民主的学术气氛,在中科院地球物理所任所长期间,他每周举办学术讨论会,[]不仅仅是讲授,更是争辩、探讨,正是在这种民主的氛围下,中科院地球物理所先后培养出叶笃正、顾震潮、陶诗言、曾庆存、周秀骥、巢纪平、任阵海等两院院士和权威专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空间物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是九三学社创建75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回顾九三学社75年的一路曲折、磨难与坚定,恰如中国的航天事业一样历经波折、坎坷与韧性。而今,神舟、嫦娥、玉兔、天宫、北斗、天问、悟空、墨子……我国的航天事业迅猛发展、蒸蒸日上,正在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稳步迈进,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九三学社与祖国航天事业一般,从风雨中走过来,一代代九三人勇敢参与祖国扬帆的辉煌中,与中共不忘合作、同心携手,助力国家一次次在国际舞台上直冲云霄。

忆往昔,九三学社的先辈们的事迹历历在目,他们用民主科学精神,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两弹一星事业贡献了全部智慧和毕生心血;看今朝,我们新一代的九三人,更应该挥扬先辈意志,秉承“民主、科学”的核心宗旨,爱社爱国,为祖国的各项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航天梦”而奋斗终生!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70595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