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加快巴中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旅游产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市委、市政府作出“把旅游业作为先导性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部署,是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巴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巴中绿色崛起的务实之举。九三学社四川省委直属巴中委员会经过深入调研,在客观分析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巴中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的原生态特征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为其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巴中位于川东北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自然资源类型多样、原生态特征明显,森林覆盖率达56%,是我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少数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的地方之一,被誉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天然氧吧”。据统计,全市旅游资源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2%,涵盖了国家颁布的旅游资源评价标准所列8大主类31亚类中的26个亚类。米仓古道打捆并入蜀道文化申遗成功后,还将逐渐形成巴中旅游资源的国际影响力。巴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巴文化资源的富集区,还是蜀道文化的重要节点,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达3400处。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为加快巴中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独特的地理空间位置和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区位优势。从地理空间上的区位优势看,巴中处于川陕渝三大旅游目的地的“金三角”地带和南北旅游的交汇区,可以充分借力周边成熟旅游线路,促进巴中旅游与周边旅游联动发展和整体提升。从交通上的区位优势看,巴中是川陕渝游客集散的大通道,可以借助通道优势吸引游客进入巴中旅游。随着区域交通枢纽的形成,巴中至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便捷通道将全面打通,巴中旅游产业发展的通道优势将更加凸显。从客源市场上的区位优势看,巴中不仅处于成都、西安、重庆三大旅游客源市场的几何中心,而且周边有达州、广元、南充、汉中等10多个人口在30至50万以上的市级城市,为巴中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经济欠发达的实际和各种有利政策叠加形成的重大机遇为其发展提供了后发优势。巴中属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正是因为这一实际,使过去巴中躲过了一次又一次追赶现代化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经济发达地区在工业发展等人类经济活动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过去经济的落后正在成为巴中旅游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在政策层面,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正加快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等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重大战略,为巴中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各种有利政策叠加形成的重大机遇。同时,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打开山门、打开心门,开明开放的发展环境将吸引更多的旅游企业进入巴中投资兴业。   二、巴中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尤其是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站在高起点,着眼资源优势和全市“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全局,以“全境旅游”理念为引领,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品牌创建取得突破。通过近年来全市上下的大力推进,全市已建成光雾山景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景区、米仓山景区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打造申报国家自然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区、江口水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多个“国”字品牌,巴州区、平昌县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市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42个,星级乡村酒店、星级农家乐75个,巴中旅游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在全省甚至川陕渝等区域范围内的地位不断提升。二是宣传合作积极推进。先后20余次组织专业团队赴国外、长三角、珠三角、成渝西等地开展宣传营销,与成都、西安、汉中等18个城市联合签署了《携手共建秦巴国际生态旅游圈宣言》,连续举办十届的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成为了四川和巴中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北纬30°》栏目对巴中旅游进行了专题报道,巴中旅游的市场吸引力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三是文旅融合破题起步。充分依托巴中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提升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实现了文化功能与旅游功能相得益彰。在新村旅游建设中,注重巴文化元素和符号的充分融入和运用,打造文化旅游新村。在文旅融合中增加了文化发展活力、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   巴中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呈现出强劲态势,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景区建设品位不高。由于受到过去区位条件、交通条件、落后观念等因素影响,巴中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景区建设品味不高,仍然处于低端发展阶段。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在整体规划、景区景点打造、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导致旅游产业整体实力不强,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二是文化元素融入不够。虽然注重了巴文化、红色文化在景区景点建设中的个别运用,但从整体上对巴中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挖掘的深度和研究的系统性仍然不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阵的现象,未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聚合效应,文旅融合亟需全面推进。三是资金投入渠道不畅。部分地方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对市场手段的深度研究和充分运用,资金投入瓶颈制约明显。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大。虽然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巴中等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仍然缺乏有针对性地扶持鼓励巴中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加快巴中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高端定位,在西部率先提出打造“国际原生态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山地旅游”和“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前景看好的旅游业态,都是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巴中旅游资源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独特的山地自然环境和原生态特征。可以充分考虑自身资源特点及市场需求,在西部地区率先提出打造“国际原生态山地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目标定位,既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又可以避免与周边旅游的同构竞争、雷同发展。在明确目标定位的基础上,以光雾山、诺水河、空山国家森林公园、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恩阳古镇为主轴,以山地观光、山地运动、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文化提炼为主要产品类型,统筹规划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实现高端定位、科学发展。   (二)积极向国家和省申报成立“秦巴旅游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近年来,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因此,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不失时机向国家和省申报巴中为“秦巴旅游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区”,大力争取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出台具体的扶持鼓励政策,并支持试点区在文旅融合、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先行先试。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战略,国家、省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等政策平台,争取更多的土地、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有利政策,扶持巴中旅游产业发展。   (三)统筹推进建设,加快形成“一极两核三带”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坚持以“全境旅游”理念为引领,以全市“一盘棋”的视野,进行规划统筹、布局优化和资源整合。一是率先打造南江光雾山风景区,按照国家5A级风景区和国际一流旅游景区的标准,提升规划档次,以四季变幻打造不同的吸引点,加快道路、宾馆、农家乐、旅游商品购物点等配套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力争通过1—2年努力,把光雾山打造成巴中乃至全省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极,形成带动效应。同时,加快通江诺水河风景区的升级打造。二是梯次打造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空山国家森林公园两个核心旅游景区,以原生态山地旅游为特色,充分借鉴重庆、成都等地旅游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实行旅游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的发展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整体打造,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原生态山地旅游特色品牌。三是积极打造“西安—汉中—巴中—广元—阆中—成都”蜀道文化旅游产业带、“重庆—广安—仪陇—巴中”红色旅游产业带、平昌乡村旅游产业带,同时,依托恩阳古镇,打造以巴人文化、米仓古道文化、古镇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街区。   (四) 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促进联动发展。对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是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手段,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普遍认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在经历了旅游景点竞争、旅游线路竞争、城市竞争三个阶段后,目前已经进入了区域竞争阶段。因此,加快巴中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在川东北、全省甚至川陕渝等区域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联手打造。一是深度对接融入成渝西旅游“金三角”,在已签署的《携手共建秦巴国际生态旅游圈宣言》的基础上,尽快推动建立区域内旅游部门领导定期会晤的合作协调机制,联合进行旅游线路开发和宣传营销,建立信息互动平台,实现网络链接,共同研究制定适应区域共同需要的旅游标准,打造区域旅游经济联合体,带动巴中旅游产业发展。二是联手启动打造“西安—汉中—巴中—广元—阆中—成都”蜀道文化走廊和旅游产业带,联合做好米仓古道打捆并入蜀道文化申遗的申报协调工作和线路规划打造;加快与重庆、广安、仪陇等地联合开发“重庆—广安—仪陇—巴中”红色旅游产业带进程,形成新的区域旅游亮点。三是加强与达州、南充、广元等周边地区交流合作,加快形成1小时旅游经济圈,实现联动发展,提升巴中旅游产业发展实力。   (五)全面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实现聚合效应。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只有在旅游中充分融入文化元素,推动二者融合发展,才能实现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聚合效应。一是积极考虑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统筹委员会,加大推进力量和资源要素的统筹力度,并在对我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和梳理、摸清资源家底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巴中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引领文化旅游产业科学融合、深度融合。二是在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建设中充分融入米仓古道文化、红色文化、巴人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如:在巴山新居的选址、规划、建设中充分融入巴文化元素的同时,建立农耕文化博物馆,更好地展示和传承巴人文化;借助米仓古道打捆并入蜀道文化申遗的重大机遇,把米仓古道打造成巴中古文化走廊,开展“重走米仓古道”等旅游活动。三是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充分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养”等旅游元素,完善旅游配套功能,把文化产业园打造成巴中重要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和旅游目的地。四是包装打造精品文化旅游节目。加大对巴文化中“翻山饺子”等节目的包装打造力度,运用市场手段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充分利用巴山民歌在中国民歌中的重要地位,打造民歌旅游联合体;在光雾山、诺水河等重要旅游景点包装打造大型实景演出节目,力争实现一个重点旅游景区一台特色文艺节目演出,增强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72269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