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建国以来党的多党合作理论发展的伟大历程
[摘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发展,关系到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中共历届主要领导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多党合作的思想理论,成功地进行了伟大的制度创造和政治实践,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新时期多党合作理论的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了多党合作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开创了多党合作的新时代。 [关键词]多党合作;理论;发展 一、 毛泽东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也创立了多党合作理论。《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产生,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的产生。《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应该团结其它公认的政党,在19世纪的欧洲工人运动中有许多派别,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共产党只有团结联合其它工人政党,才能团结争取那一部分受他们影响的群众。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进程中可以也应该和其它民主政党结成联盟。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总结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多党合作思想。列宁非常重视争取和联合其它的民主党派,他多次同资产阶级自由党、社会革命党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党派实行联合。列宁指出:“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 毛泽东的多党合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成熟。 首先,毛泽东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的经验与教训,指出了在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符合中国的国情。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就有所系考:“不论是对于过去历史上说,对于当前任务上说,对于中国社会性质上说,所谓一党主义是没有根据的,都是做不到的,行不通的,违背一致团结的抗日建国的大目标,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民主联合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尝试,也是毛泽东统一战线及多党合作理论的初步实践,它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士在政权中的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并没有盲从苏联的一党制和东欧一些国家实行苏联模式的一党制,他在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之后指出:“俄国的历史形成了俄国的制度”,“中国现阶段的历史将形成中国现阶段的制度,在一个长时期中,将产生一个对于我们是完全必要和完全合理同时又区别于俄国制度的特殊形态,即几个民主阶级联盟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形态和政权形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民主党派中的许多人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准备宣告结束。许多共产党员也认为,各民主党派应该是共产党的外围,应该是一个进步分子的团体,应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由政治上的复杂到统一,由与我党有距离到无差别,不应该在政治上抬高他们,在组织上发展扩大他们,为我们自己找麻烦。还有的共产党员认为,革命已经胜利了,民主党派“任务已尽”,认为“民主党派是包袱”,可有可无。这些情况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他在1950年2月明确表示:“民主党派不能解散,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要继续发展。” 毛泽东在听取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情况和汇报时指出:“对民主党派及非党人物的不重视,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党内有,党外也有。认为民主党派是‘一根头发的功劳’,一根头发拔去拔不去都一样的说法是不对的。”“要向大家说清楚,从整体看,从长远看,必须要有民主党派,政权中要有他们的代表才行。我们对民主党派在抗战时有‘团结、抗战、进步’的口号,今天应该是‘团结、建设、进步的口号’。” 毛泽东还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实行多党合作制度的模式:“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苏联不同。我们有意识留下民主党派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他们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 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稿的批语中毛泽东写道“工人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多党制”,大会以决议的形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互相监督”的方针。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构想。 其次,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团结民主党派是一项坚定不移的方针,“长期合作,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成为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根本方针。早在陕甘宁边区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共产党的这个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不移的,是永远不变的。” 他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我党同党外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和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党与非党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万岁”的思想,他说:“我们的方针是要把民主党派、资产阶级都调动起来。要有两个万岁,一个是共产党万岁,另一个是民主党派万岁,资产阶级不要万岁,再有两三岁就行了。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作为一个熟知中国历史的战略家,他深知民主党派的监督是保持执政党生命力和政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他强调:“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 毛泽东根据这一思想,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时,就选择了符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从而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得以发展。 二、 邓小平奠定了新时期多党合作理论的基础 第一,阐明了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对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同民主党派关系的前提,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思想的首要内容。 1956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思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在认识上有过反复。刘少奇曾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正确地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成员将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就将变成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但是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后,党内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见又错误地把民主党派当作资产阶级政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个时候,民主党派原来联系的阶级、阶层的人们,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社会主义劳动者,还有一部分是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同时还有一大批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知识分子参加了民主党派。在1979年6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邓小平分析了我国社会阶级的变化后,指出我国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同年10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宴请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时指出:“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同我们党有过长期合作、共同战斗的历史,是我们的亲密朋友。”“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一定能够在巩固发展安定团结政治局面,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扬民主,加强法制,进行自我教育和促进祖国统一方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982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我们共同奋斗,在社会主义时期同我们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还同所有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长期合作。” 这既肯定了民主党派的历史进步性,纠正了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把民主党派当作资产阶级政党的错误,同时又指出了民主党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民主党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把对民主党派工作的“八字方针”发展为“十六字方针”。毛泽东在1956年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度,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作为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 进入新时期,随着国内阶级状况的变化,统一战线内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致性进一步增强,共产党与党外人士的团结合作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一项长期不变的方针。邓小平在1982年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一切爱国的党外朋友们的合作,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开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而共同奋斗。”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十六字”方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多党合作问题认识的深化,肯定了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战略意义,体现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对推动新时期多党合作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明确了多党合作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了。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并没有从制度层面对这一问题加以系统地理论阐述。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人在中国政党制度上出现了一些模糊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和观点,认为中国应该像西方那样实行多党制、议会制,轮流执政。对此,在1979年10月19日,邓小平就我国的多党派合作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他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是我国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邓小平还通过比较与分析,深刻揭露了西方多党制的弱点,阐明了我国多党合作的优势。他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呢?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他们谁也代表不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理想,许多人就没有理想。这种状况是他们的弱点,而不是强点,这使它们每个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完全集中起来,很大一部分力量互相牵制和抵消。我们国家也是多党,但是,中国的其它党,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面的,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是将多党合作纳入了政治制度的范畴,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划清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区别,有效地抵御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冲击。 三、 江泽民发展了多党合作理论 1989年,中共中央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十三届五中全会实现了中共两代领导集体的顺利交接,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开拓创新,对多党合作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明确了民主党派在我国的国家政权中的参政党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 江泽民还在1989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处于同共产党合作共事和参政议政的地位,而不是在野党、反对党。中国的政局要稳定,就必须要稳定这个格局。” 明确了民主党派在我国国家政权中的参政党地位,大大增强了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极大地调动了各民主党派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概括了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和巨大优势。江泽民指出“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在于: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这既避免了多党竞争、相互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就在这里,同国外一党制和多党制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 江泽民对我国政党制度显著特征的概括,进一步明确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国家政权建设上的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团结合作关系,从而划清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国外一党制和多党制的根本区别,也深刻揭示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和强大生命力。2000年12月4日,江泽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衡量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具体标准:“一是看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三是看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四是看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经验证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创立的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凝聚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它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奠定了基础,具有强大的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地位。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长期历史形成的,适合我国国情。它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而不是各党派轮流执政;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处于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和参政议政的地位,而不是在野党、反对党。”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党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和人民确定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巩固多党合作制的根本保证。多党合作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会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已经成为各民主党派共同的心声。1994年8月29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李沛瑶认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关系全局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1998年5月,时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吴阶平在谈到九三学社的历史时说:“我们民主党派几十年来经历了共同的历史道路,各自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是我们各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2005年,时任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指出:“回顾民主党派所走过的发展道路,我们在历史的各个关键时刻,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帮助和领导下,坚持了正确的方向;我们能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做出贡献,都是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团结奋斗的结果。历史经验使我们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是民主党派的立党之本。” 四、 胡锦涛开创了多党合作理论的新时代 在新世纪新阶段,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续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特点对多党合作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开创了多党合作的新时代。 第一,完善了对民主党派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表述。2005年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的纲领性文件。该《意见》强调要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领导,同时完善了对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性质的表述,即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纳入民主党派的发展对象和社会基础,为各民主党派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表述也适应了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最大限度地增强了多党合作制的包容性,不仅为原有阶层、而且为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新的利益群体的政治诉求利益表达提供了畅通的渠道。这一表述也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民主党派构成的社会基础,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以及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在对民主党派性质、地位和作用新的认识基础上,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参政的各民主党派共同的努力下,现在中国政权建设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的初步格局。最近几年许多民主党派成员走上了国家领导岗位。2007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中国致公党副主席万钢担任科技部部长,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首次任命一位非中共人士担任政府部长,具有开创意义。 第二,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发展是新时代的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把发展问题摆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十分突出的位置。2005年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提出,发展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的内在关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的坚定决心。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特点决定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12月24日,胡锦涛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老主要领导人座谈时指出:“坚持把发展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心同德,为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胡锦涛关于多党合作方面的讲话有两层深刻的涵义:一是把发展作为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这个新的提法进一步强化了发展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的地位;二是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发展,而且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表述更为完整。 第三,第一次把“政党关系”列为我国社会政治领域的五大关系之一,强调了多党合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现代政治发展表明:一个国家的政党关系是否和谐,对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以及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没有稳定和谐的政党关系,就没有稳定和谐的政治社会关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2005年2月,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指出,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等各方面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从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等方面,对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作出了深刻的阐述。胡锦涛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五大关系的论述,对于我们团结各种社会力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在重大战略机遇期实现顺利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政党关系”列为五大关系之首,强调了多党合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理论认识的深化,为我们正确理解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的基本方针拓宽了视野、夯实了理论基础。 梁晓宇 性别:男 籍贯:陕西省蒲城县 民族:汉族 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职务职称: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西校区教师 研究方向:统战理论与执政党的建设 教育程度:硕士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64211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