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及“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时指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围绕这一话题积极建言,希望“十三五”时期能补齐民生“短板”,提高全民幸福指数。
加强城镇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
罗茂乡(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在党委政府深入开展扶贫攻坚、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中,以困难职工为主体的城镇困难群体,也是不可忽视的数量不小的群体,他们面临着多重的现实问题。据四川省总工会建立的近40万困难职工档案数据统计,致困的主要原因有就业困难、收入低下、因病医疗费用支出大、无住房租房及子女教育负担重,有的是多种困难叠加。重视城镇困难群体,为他们在就业、生活、医疗等方面给予有效的帮扶救助,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强化对城镇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逐步提高城镇困难群体低保标准,切实提高其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其他专项救助的有机衔接,努力扩大对城镇困难群体专项救助制度覆盖范围。加大对城镇困难群体的医疗、教育、住房保障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医保全覆盖,提高大病医疗报销比例,不断完善城镇困难群体的大病救助制度;大力实施教育助学,切实保障城镇困难群体子女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加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让城镇困难群体“住有所居”。加强对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扶持,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城镇困难群体提升技能;完善落实优惠政策,鼓励用工单位吸纳城镇困难群体就业;制定扶持城镇困难群体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具体政策。
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戴晓雁(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巨大进步,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最典型的体现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投入巨资,但学生、家长、社会与产业对此却并不认同,职业教育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建议打通职业教育与大学合流的通道和接口,形成初中分流、大学和研究生合流的体系。对于中职学校,由市级统筹,市域内专业整合与师资资源整合(类似于普高),以培养技艺精湛的“工匠”为目标,完善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建议打破国家现有教育凝固的版块结构,把职业教育推向市场化,推动职教与产业融合。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优化职业院校布局、调整专业结构,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的专业设置、产业技术进步驱动的课程改革的机制,探索制定省级或市级的校企合作条例或办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保证和规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议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厘清政府与职业学校的边界,落实职业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构建新型政府、职业学校、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