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著名水利水电专家华国祥

  • 来源:成都市委
  • 作者:成都覃建军
  • 编辑:成都
  • 日期:2025-04-29
  • 浏览量: 288

华国祥(1919.9.18-2004.9.23),江苏无锡人,是我国著名水利水电专家,原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三峡工程论证专家组成员,是四川大学河流泥沙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为四川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建立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华国祥的名录载入《中国现代水利人物志》《四川省志·党派团体志》《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志(1953-1995)》《四川省水利志(第五卷)》《成都市政协志》《成都市志·政党志》和《成都科技大学史稿》《四川大学史稿》等。

1990年代的华国祥先生(照片来自网络)

华国祥于1953年12月在四川大学工作时,既已提出加入九三学社,当时申请表上的介绍人是时任九三学社成都直属小组召集人、四川大学物理系系主任郑衍芬(1893.12.1-1979.2.9)教授和四川大学工学院的彭叔常(1916-1958),由于华国祥常年在外进行查勘工作、院系专业调整等诸多原因,直到1956年12月才再次填表,正式加入九三学社,此时他已调到成都工学院(后更名为成都科技大学,今为四川大学)任水利系副教授,入社申请表上的介绍人是调到成都工学院的彭叔常和梁曾相(1926.12.10-2000.4.9)。华国祥加入九三学社深受郑衍芬的影响,郑原在重庆大学任教务长时两人是同事,后于1952年院系调整时同批调到四川大学工学院任教,1954年华国祥调到了成都工学院,郑仍在四川大学物理系,两校紧邻,两人保持往来。

华国祥入社的档案记录(九三学社成都市委档案室藏)

华国祥入社的档案记录(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1980年1月,华国祥当选为九三学社成都分社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84年7月,当选为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委、委员。1988年7月,当选为九三学社成都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1990年9月,在成立九三学社成都科技大学委员会时,华国祥当选为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九三学社的基层组织领导工作,为成都科技大学的九三学社基层组织发展做出了贡献。1993年5月、1997年5月、2001年11月,华国祥任九三学社成都市第七、八、九届委员会的顾问,1992年7月至1997年4月,任九三学社四川省第三届委员会的顾问。

1978年、1982年、1984年、1988年,华国祥担任成都市第六、七、八、九届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为地方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岁月留痕

华国祥于1919年9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梅村张塘的庄家桥。1925年7月至1929年7月,在无锡新浦巷初级小学读书。1929年7月至1931年7月,在无锡梅村高级小学读书。1931年7月至1934年7月,在无锡县立初级中学读书。1934年7月至1937年7月,在苏州中学读书。1937年7月至1938年7月,因日本侵略战争爆发,家乡沦陷,无法入学读书而辗转多地,经上海、香港、广州到江西泰和浙江大学华国祯(其兄)处,于1938年7月考入中央大学,后逃难到了重庆,就读于重庆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至1942年7月毕业。

1950年代的华国祥(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1942年7月至1943年3月,华国祥在重庆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工作。1943年3月至1945年3月,在陪都重庆的中央水利实验室(处)任助理研究员。查阅《四川省水利志》(第五卷)许传经(1906.4-1990.12))在《从石门水工试验室到西南水工试验所》一文中记载:“1938年国民党政府西迁。中央水工试验所随之迁移重庆,更名为中央水利实验处,下设水工试验、土工试验和水文、编译等组……”“……石门水工试验室设水工与土工试验两组,由覃修典(笔者注:1909.10.26日-1994.10.9,湖北蒲圻人,水电工程建设和规划专家)担任水工组主任,研究人员有郑兆珍、方宗岱、黄锡庚、吕春辉、张怀铭、李节发、华国祥、李保如、高真坚等。”,这些记录佐证了华国祥与许传经、覃修典、郑兆珍(1910-1969,水工专家)、方宗岱(1911-1991,著名泥沙专家)等老一辈水利专家都是当时国家的精英,他们为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夯实了扎实的基础。

1945年4月至1946年8月,华国祥被水利部派往美国加州大学灌溉系、垦务局及陆军工程师团从事研究及实习工作。华国祥在1968年12月的自传中记录了这次艰难行程,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交通和通信受到严重影响,“1945年4月,由重庆珊瑚坝飞机场乘飞机飞到宜宾,换乘美国运输机到印度汀江,候船约三周,乘火车到加尔各答,候船一周即乘美帝运输舰格里来号去美国。路径孟加拉湾到锡兰,穿过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到美国诺福克港上岸,除在锡兰及开罗停船加油外,其他地方未停船,船行24天,均不准上岸。”“回国路线:由旧金山乘戈登将军号船经过太平洋到上海,船行十天,沿途均未停靠。”在美国期间,华国祥接触到了先进的水利技术和管理经验,两相对比倍感差距巨大,内心迫切早日为国效力,以期回国后能够从事科研,为祖国的水利事业贡献力量。

回国后,华国祥于1946年9月至1947年1月回原单位工作,到了已返迁南京的中央水利实验室(处)任助理研究员。他在自传中记述他参与了黄河规划工作,满心期望可以通过自己所学治理黄河,可惜因为规划不受重视被束之高阁,加之派系斗争而感到失望,一心报国无门。恰在彷徨时,重庆大学到南京去招聘水利水电专业教师,于是在1947年2月,由当时在重庆中央大学代理水利系系主任的张书农(1910-1997,江苏宝应人)教授推介他被聘为重庆大学土木系副教授,他转而期望通过所学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可以更多地为国家建设出力。他承担了《防洪工程》《水力发电》《水工设计》《流体力学》《河流动力学》等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带队外出考察和勘察,同时在中央工业专科学校(1950年更名为西南工业专科学校)任专职教师。

1950年7月,他的成果《嘉陵江广渝段河床砂砾组合之研究》由当时国家水利部南京水利实验处出版。

华国祥从1942年开始从事水利水电事业和高校水利水电教育事业,虽然于1988年11月办理了退休手续,由于他在行业的影响和学术地位仍是“退而不休”,积极参与和指导四川大学水利水电的学科建设,多次受邀参与大型水利水电工作,服务于地方水利水电事业,并促进专业学会的成立和发展,直到他于2004年9月去世,他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奉献了一生,得到了专业领域的高度好评和充分肯定,名录被载入《中国现代水利人物志》“从事水力发电工作50年以上的专家”和多部专志、四川大学校史中。

《中国现代水利人物志》从事水力发电工作50年以上的专家

倒数第四行华国祥的名单

二、敬业奉献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华国祥于11月从重庆大学调到了四川大学工学院土木水利系。后工学院独立出来于1954年成立成都工学院时,他又调到了成都工学院工作,任水力学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的科研、教学和实验,积极负责培养新的师资和流沙方面的研究人员。

1958年,华国祥完成了《岷江大颗粒推移质运行规律的研究》《紫坪铺水库淤积研究》的论文。

1959年,完成了《三峡水库上游迴水范围内推移质运动规律》《三峡水库上端三角洲形成过程及对重要港埠的影响,及研究改善与防治措施》的研究。

1960年,进行了“动床模型律研究”“变态模型研究”和“大颗粒推移质运动规律的研究”等工作。

华国祥的外语基础扎实,不仅英语“四会”,为了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他花两年的时间掌握了德文。后来为了更好地学习苏联又自修俄语,他可以阅读德语、俄语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笔译。他利用业余时间热情辅导和帮助一些中青年教师提高外文水平,为他们校对、审阅译文稿件,至今还有他的同事和学生记得他热情帮扶别人提高外语能力的情景。

1978年,华国祥在60岁时迎来了我国“科学的春天”,适逢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之后,国家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强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华国祥在新时期总路线的指引和推动下积极投入工作,对业务抓得很紧,以期挽回过去在特殊时期耽误的青春。他主持的“都江堰外江闸试验研究”成果荣获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华国祥先后为四川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担任过《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泥沙运动力学》《河工学》等10余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讲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培养的学生多位后来成为学科带头人和水利水电重大工程建设的领导者。由于他的突出成就,1979年被层层推选出席了成都科技大学“先进代表”大会。

华国祥先后发表了《非牛顿流体流动相似律的研究》《推移质与悬移质的交换》《都江堰泥沙的研究》等有影响的论文,主编《河流动力学》,参编全国统编教材《水力学》,承担紫坪铺和都江堰等重大课题研究取得良好效果,因此1981年7月顺利晋升为成都科技大学教授。

查阅四川大学华国祥申报教授的档案,学术委员会对他的评价和评审意见如下:“华国祥同志46年留美回国,47年在重庆大学提升为副教授,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担任过《河流动力学》等十门课程的讲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该同志对水力学科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在河流泥沙方面的研究具有专长。两次与华东水利学院合编全国统编教材《河流动力学》,其中一次担任主编,即将出版。参加编写全国统编教材《水力学》已出版。在河流泥沙研究上仅发表论文达六篇之多,均有参考价值,其中以华为主与陈远信(笔者注:1929.10-,四川开江人,成都科技大学研究员)合写的《都江堰泥沙的研究》一文,已在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交流。承担过紫坪铺导流隧洞、都江堰等不少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模型试验,均为生产单位所采用。两次被聘请参加专家工作组进行考察,具有深入科研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三、余热生辉

华国祥长期从事水力学,特别是泥沙问题的研究,学术造诣深厚,年近七十时还先后参加三峡工程等大中型水电站及水利枢纽的科研、咨询工作。华国祥曾受邀参加全国水利学会组织的专家考察组,对黄河上游、长江中上游有关工程中的泥沙问题进行考察,并向国家写出考察报告,有关四川境内的报告内容由他亲自执笔完成。参加全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对黄河中下游整治的踏勘,并在黄河下游整治的专题会议上做了发言。他参加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泥石流流体特性分析的初步分析”的论文工作和帮助指导。

查阅《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志(1953-1995)》“工程篇”的第五节“龚嘴水电站(含“低坝加高”研究)”(P418)记载,“1985年,西南电管局曾邀请3家外国公司(集团)进行咨询。西南电管局副总工程师李子铮、成都院总工程师杨渭汶、副总工程师柳长祚、外事办主任邵淇泉、副设总钱兆礼、成都科技大学李国润(笔者注:1921.2-,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华国祥教授,成都地质学院教授王兰生等8人组成国内咨询组,参加了该咨询活动,咨询意见中,以美国哈扎公司(HARZA)提出的钢板桩围埝方案较为现实。经国内咨询组研究对其方案进行优化后进行施工,建成钢板桩与混凝土基座组合围埝挡水,实现了旱地工作环境和条件,补强工作已于1986年至1989年的3个枯水期内实施。”龚嘴水电站初建于1960年代初期,许多技术难关、安全因素等问题需要在不断建设和运用过程中去不断克服和改进,到了1980年代,以华国祥为代表的水利水电专家团队再次走到科技革新一线为国家基础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该院志的“大事记”中还记载,1987年10月,“水电部科技司和水规院约请谢鉴衡(笔者注:1925.1-2011.2,院士,湖北洪湖人,河流泥沙工程学家)、张仁(1928.10-,清华大学教授)、华国祥、王尚毅(1930.3-,天津大学教授)、曾庆华(1934.6-,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李昌华(1926.11-,江苏江阴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港研究所原副所长)、向志安等国内泥沙专家教授共15人对部委成都院建造的白沙卵石推移质试验水槽评审验收。”(P896)

《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志(1953-1995)》对华国祥的记载

1987年3月,华国祥发表论文《水沙两相宾汉流体流型的划分》。

1988年11月,华国祥在古稀之年正式退休,退休后仍十分关注祖国的高教、水利事业发展,积极参政议政,为学校、为社会贡献余热。

华国祥作为国内水利领域核心学术组织“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积极参与筹备和编写《泥沙手册》的工作,担任编委,该专著于1989年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手册内容涵盖泥沙运动、河床演变等核心理论,奠定了其在专业领域的权威参考地位,被列为土木建筑工程学科领域的中文文献资源,长期作为高校、科研机构的馆藏必备工具书,为工程设计、研究提供了系统性技术支撑,该书与后续国内外权威泥沙著作,如涂启华的《泥沙设计手册》、范诺尼的《泥沙工程》等专著共同构成泥沙研究的知识体系,被列为相关领域的推荐文献,在学术奠基与传承、工程实践中富有长期的影响力。

华国祥参编的《泥沙手册》(图片来自网络)

1990年9月,九三学社成都科技大学委员会成立时,华国祥当选为主任委员,时年已71岁。

1992年,华国祥作为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和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指导委员会的核心成员之一,发起、倡导并促成“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讨会”成功召开,这次研讨会于1992年12月1—4日在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胜利召开,为推动泥沙学科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华国祥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了我国水利科学与国际接轨。

1995年,华国祥与李国润编译的《重力坝台阶式溢洪道的设计》在《四川水力发电》发表,此时,他已是近80高龄的老人了,但是他对水利水电事业的热爱依然炙热,可见一斑。

华国祥积极参政议政,为地方建设献计献策,据《四川省志·党派团体志》(下册,P701)记载“1984年,成都市政协会议期间,政协委员乐以成(笔者注:1904-2001,妇产科专家,九三社员)、华国祥、胡定(1922.4-2018.2,岩土力学专家,九三社员)、李昌达(九三社员)等提出在骡马市后子门、春熙路等地修建天桥,在交通拥挤的地段,如北门一带修立交桥等提案,被有关部门采纳实施。”

在1992年-1997年期间,华国祥担任社省委顾问时,不顾自己高龄仍积极参与社务工作,利用自己的身份参与国家统战对台工作,根据《四川省志·党派团体志》(下册,P698-699)“社省委工作会议”的记载:“华国祥主持对台工作委员会,以进一步做好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的宣传,扩大对台通信联系和人员交往,解决好落实台胞台属政策中遗留的问题。”

《四川省志·党派团体志》对华国祥的记载

2004年9月23日上午七时五十分华国祥在华西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5岁。他的一生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水利水电教育事业和九三学社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四川大学在他的讣告中评价他:“华国祥先生对学术执着追求,兢兢业业、淡泊名利。他热爱祖国,襟怀坦白,作风朴实,克勤克俭,顾全大局,诚恳待人,乐观开朗,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高教和水利事业,为祖国的高教和水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资料:1、华国祥讣告

2、华国祥的九三学社申请入社登记表,1956.12,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档案室藏

3、华国祥九三学社社员登记表,1953.12,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档案室藏

4、西南区高等学校教职员履历表-重庆大学-工学院土木系-副教授-华国祥,1952.7.26,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5、成都工学院工作人员登记表-水利系-副教授-华国祥,1960.12.14,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6、华国祥“我的自传”,1956.11,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档案室藏

7、华国祥自传,1961.05,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8、成都科技大学一九七九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登记表,华国祥,1979.12,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9、《九三学社成都简史》(内部资料),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编著

10、《九三学社在四川大学》(初稿),作者:覃建军,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11、中国现代水利人物志,编纂单位: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水利电力出版社,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编辑部。出版单位: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12、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志(1953-1995)-大事记,编纂单位:《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委会,出版单位: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13、《四川省志·党派团体志》,编纂单位: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出版单位: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14、《四川省水利志》,编纂单位:四川省水利电力厅

1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官网,报道“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