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同心筑梦八十载 携手共进谱新篇

  • 来源:乐山市委
  • 作者:代欣言
  • 编辑:乐山
  • 日期:2025-04-29
  • 浏览量: 215

八十载风雨兼程,八十载春华秋实,2025年,九三学社迎来成立八十周年的历史性时刻。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我按下光阴的倒带键,摩挲着历史的深刻印记,通过回顾九三学社的诞生与发展缅怀先贤,再次锚定航标、坚定初心,争取在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蓝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翻开“九三”的历史篇章,我看到了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外有强敌入侵,内有政治腐朽,许德珩、潘菽、梁希等一批留学归国的先贤们不惧困苦,在烽火中觉醒,以“继承五四精神、争取民主政治、倡导科学救国”为宗旨,在重庆发起成立“民主科学座谈会”,孕育出了九三学社的前身,历史告诉我,这是知识分子群体对民族危亡的自觉回应,也是对民主与科学精神的时代呼唤!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民主科学座谈会更名为“九三学社”,当许德珩前辈在成立大会上提出“本社同人,愿以学术报国之热忱,秉持民主与科学之精神,与全国同胞共谋建国大业”时,九三学社已然从一个从松散讨论团体蜕变为一个正式政党,成为了反对独裁、呼吁和平民主的重要政治力量。解放战争期间,睿智的九三学社前辈们遵循人民和时代的呼声,选择了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九三先贤们汇聚智慧、力量和办法,筚路蓝缕,上下求索,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克服万难,坚定向前,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中,贡献了举足轻重的力量。

感征程历历来时路

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作为民主党派之一,积极参政议政,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汲清前辈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奠定大庆油田发现的理论基础,茅以升主持设计武汉长江大桥开创了中国现代桥梁工程新纪元,王淦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投身核武器研究,周培源在湍流理论领域取得国际突破。即便是面对“文革”期间的重重压力与困境,九三先贤们仍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以不同形式坚持科研工作,如严济慈在逆境中完成《居里夫人传》翻译,吴阶平秘密开展泌尿外科研究……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知识分子的价值不仅在于顺境中的奉献,更在于逆境中对真理的坚守!无数的前辈先贤们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成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中流砥柱,发出了科学报国的时代强音!

借着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九三学社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积极发挥民主党派在国家机制、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王选团队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谢家麟领导建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使中国高能物理研究跻身世界前列,这些创新实践,彰显了九三学社“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价值追求;1989年,九三学社建立特约监督员制度,先后向教育、环保、司法等领域派出监督员300余人次,并推动建立提案办理“回头看”机制,使民主党派监督从“柔性建议”向“刚性约束”转变;21世纪,九三学社创建“同心·智力行”品牌,累计培训西部教师2.3万人次,开展“亮康行动”,为50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无数品牌的创建和实将参政党的政治责任转化为惠民实效,彰显了九三人的使命和担当,是我们新一代九三人永远的榜样!

看今朝奋楫谱新篇

历史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本教科书,八十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百年变局下,找准方位方能做到使命升华。未来的道路绝不是一片坦途,虽充满了挑战,但也暗藏很多机遇。

九三学社八十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原则‌,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人民的选择,从响应“五一口号”到新时代“不忘合作初心”,政治共识始终是九三学社发展的定盘星。历史的经验还告诉我们,保持界别特色是发挥作用的生命线,‌九三学社现有社员中,科技界专业人才占比高达70%,两院院士更是达到了120余人,这是我们组织的宝贵财富,在未来的参政议政工作中,要致力于充分发挥社员们的智力和专业优势,打造具有影响力、号召力、服务能力九三品牌,不断擦亮我们九三学社的“金字招牌”。

每每读到社中央主席武维华所言“我们脚下的路,连接着许德珩们的理想与未来中国的模样”,我总能感到热泪盈眶,仿佛无数的九三先贤正站在我们面前殷殷嘱托、寄予厚望。八十载来时路,我们风雨兼程、同心筑梦,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九三人既要当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者,更要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者。我相信,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我们九三人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共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诗中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