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江油市“赵文元创新工作室”的书柜里,21本泛黄的检修笔记整齐陈列,翻开扉页可见密密麻麻的改良参数与手绘结构图。这些笔记本既记录了他与设备对话的八千多个日日夜夜,又是他扎根电力行业37年,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九三学社优秀科技专家的岁月见证。
他就是先后获四川省总工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国家能源集团首批“创新创效工作室”等多项殊荣的九三学社江油基层委副主委、江电支社主委——赵文元同志。
“有困难,找文元”
1987年,一脸稚气的赵文元中专毕业,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四川江油发电厂工作,成为继电保护班一名技术员。为了跟上时代步伐,作为一名中专生,年轻的赵文元在班组工作之余,除了常年坚持夜间研习在装设备技术以外,还参加自学考试。当同批入厂的年轻人开始热衷于在下班后跳舞、娱乐、打牌时,赵文元总揣着借来的自考辅导书在单身宿舍挑灯夜战,窗棂间漏出的灯光常将他与泛着油墨味的书籍叠成剪影。夏夜蝉鸣聒噪时,他裹着湿毛巾抵御暑气;寒冬北风拍打窗缝,他蜷着冻僵的手指握笔演算,同寝室的同事常常戏称他是“墨水瓶里泡大的石膏像”。
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年轻的赵文元如愿以偿取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技术自考毕业文凭。彼时正值电力技术从电磁式向计算机式迭代的关键期,面对日新月异的设备更新,他白天钻研现场设备,夜晚挑灯自学。某次电气低压控制班所辖综合水厂消防水泵出现联动不正常,工作人员多次消缺均不奏效,赵文元打破常规,采用重新画图布线的办法,仅用一天时间就修讫交付,且盘柜投运后再也没发生过故障。同事们渐渐发现,设备出现疑难杂症时,“有困难,找文元!”三个字成了最有效的解决密码,而他沾着变压器油渍的工作服口袋里,永远揣着一本维修笔记本,记录着各类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故障案例。
“我的偶像是邓稼先”
“加入九三学社,是我追寻偶像足迹的一种方式,因为我的偶像是邓稼先。”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要加入九三学社时,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回答。2002年6月,经厂里多名老社员联名推荐,赵文元光荣地加入了九三学社江电支社。直到今天,他都清楚地记得那一刻成为“九三人”后发自内心的自豪与骄傲,“以德立身、有所作为”,传承发扬好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新时代“九三人”。
此后,赵文元在九三学社的沃土中快速成长,其专业技术能力与参政议政水平同步提升。“邓老那一代科学家在戈壁滩上算盘堆里都能造出原子弹,我们守着现代化设备更没有理由懈怠。”他将邓稼先团队“边干边学”的精神融入实践。2007年,热电公司一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器发生故障,赵文元为彻底消除隐患,提高厂用电系统安全运行水平,带着科研团队连夜攻关,终于成功设计制造新的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器,产品自投运以来,从未发生故障,且成本低廉,并于2015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这样的技术突破让赵文元深刻意识到,工匠精神不仅要体现在设备革新上,更要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实践智慧。为了做好一名合格的九三社员,他积极参加社绵阳市委会及支社组织的各类会议、学习培训、参观考察、参政议政等活动,并将学习所得融入本职工作与民生调研中。
“提案纸上写的是问题,心里装的是百姓。”
从技术员到高级技工,到厂里首屈一指的工程师,再以九三学社社员的身份当选江油市政协委员,一步一个脚印的赵文元,始终保持着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敏锐触觉,尤其注重将专业特长与民生需求相结合。从2012年起,赵文元连续当选为江油市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委员,从当成政协委员的那一天起,他以“九三人”与生俱来风骨严格要求自己,心怀“国之大者”,情系“民之关切”,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大局,如实地传递了人民群众的愿望,真诚地为江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提案纸上写的是问题,心里装的是百姓。”这是他常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在江油市政协委员履职期间,先后撰写《关于尽快启动团山路建设工程的建议》《关于建设一站式综合旅游服务中心及平台的建议》《建议加强高考后学生心理辅导》等15篇提案。其中《关于尽快启动团山路建设工程的建议》因其翔实的调研数据与可操作性方案,被江油市政协列为年度重点督办提案,其本人也连续多年获得“优秀政协委员”称号。每年江油市两会期间,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技术员出身的他总爱用万用表打比方:“搞调研就像测电路,既要把握宏观电压,更要捕捉微观电流,才能点亮民生工程的璀璨灯火。”这种将专业技术转化为履职智慧的能力,使他的建议总能找准民生痛点与政策导向的平衡点。
“既精专业,又通社情”
2008年,赵文元当选为九三学社江油基层委副主委、江电支社主委,每逢新社员入社,他总会指着墙上九三先贤的照片说:“咱们九三学社的传统,就是要把实验室里的严谨带到田野调查中,把论文里的公式转化为惠民方程式。”每年,他都要定期组织技术沙龙、参政议政培训,鼓励年轻社员“既精专业,又通社情,要把九三精神代代相传。”在他的带动下,九三学社江油基层委形成了“老带新、传帮带”的浓厚氛围。
今天,57岁的赵文元,依然保持着清晨七点到厂的习惯,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拼,他答:“九三人,就要像电一样——平时默默积蓄能量,关键时刻点亮万家灯火。”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些年来,他以赤子之心,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不遗余力地带领“赵文元创新工作室”服务江油电厂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其工作室,于2023年8月获国家能源集团工会首批集团公司级“创新创效工作室”命名。
从青丝到白发,从技术员到创新领军人,赵文元用半生践行九三学社的初心,而他身后,越来越多的年轻社员正接过火炬,在科技攻关、服务民生、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道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