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13日,我有幸参加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2025年度全省通讯员培训班,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社省委组织的培训学习,最大的感受可谓是“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为什么说“吓一跳”呢?由于是军属,两个孩子年幼,很少有时间外出学习,这次培训让自己眼前一亮。尤其是3位专家的授课、3位优秀学员的主持,“一语惊醒梦中人”,感觉自己这几年如坐井观天一般,平时写材料都是在吃老本,“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当正视不足、发愤学习、躬身实践。具体而言,感受有三。
感受之一:勤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常说学无止境,学习不是一时的,要跟上时代步伐,就要“活到老,学到老”,贵在坚持;学习也不是轻松容易之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贵在自律。所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我们做新闻宣传工作,撰写工作信息,也要发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平时多读书、多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多看《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团结报》等大报大刊的消息、评论、特写等各类型文章,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丰富学识见识,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把自己的理论基石打深、打牢,做到“致广大而精微”。
感受之二:勤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一体的,光学习不思考,学习就不深入,就无法理解书中真理;光思考不学习,精神就无所依附,学习效果就不好。我们常说“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好不好就是思维的问题了。宋代朱熹有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在基层工作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信息、通讯和征文等文章,如何把一个会议或调研信息写得出彩,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我们平时学习时,看到有用或精彩的语段可以摘录下来,当有需要时,翻开本子就可以查看,在写文章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要以学促思,善于创新,带着问题看书学习,在学习中思考问题解决之道,其实带着问题学习思考的过程就是文章的构思过程,就像写征文或者评论文章,对一句话、一个现象等结合自己所学,有自己的看法见地,再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一篇文章。因此,我们要多动脑筋,做一个勤学善思的人,做到“胸中有丘壑”。
感受之三:勤动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到的知识只有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才算发挥了效用。现在,很多同志一想起写材料就头疼,首先思想上就拒绝为之,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不仅要有新闻敏锐性,掌握新闻宣传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更要发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神,在广闻博览、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平时多思考、多动手、多练笔,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诉诸于笔端,见诸于文字。同时,在勤写的过程中,善于总结思考,发掘经验,如此反复,方能练就过硬本领,从而有所进步、有所收获,做到“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