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泸州社员陈歌:将精力投入临床 将时间交给患者

  • 来源:泸州市委
  • 作者:曾念 路霞
  • 编辑:泸州
  • 日期:2025-09-16
  • 浏览量: 213

三十载光阴足以让青丝染霜,却从未让他对无影灯下的方寸战场褪去热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院75周年光荣在岗30年“忠山·星光”奖获得者、骨与关节外科教授、九三学社社员陈歌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1.jpg

工作日每天两次查房,是陈歌雷打不动地坚持。9月4日下午3点,陈歌开始当天的第二次查房。走进病房,做完膝关节置换手术不久的婆婆连忙坐起身、卷裤腿,笑着招呼陈歌看看患肢情况,一气呵成。“精神头那么足,看样子没啥大问题了。”陈歌打趣着接过话茬。“医术高,人又好”,患者们都愿意和陈歌交流。

从医32年,陈歌将精力全部投入临床,将时间交给患者。“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干着分内的事。只希望为患者看好病,解决好问题。”

骨肿瘤领域“先锋”:填补领域空白,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

2003年,陈歌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扎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四川叫得上名号,发展机会多。”那时的骨与关节外科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有些技术相对薄弱,甚至尚未开展,比如骨肉瘤领域就是“无人区”。面对此类患者,科室只能“拒之门外”,推荐到成都或者外省治疗,“我们不是不想治,而是有心无力。”科室负责人意识到,必须改变现状。

2.jpg

2007年,陈歌得到机会,前往国内先进医疗机构学习骨肿瘤治疗技术。骨肿瘤是一种罕见病,只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2%,但是技术门槛、手术难度与风险却极高。陈歌将骨肿瘤形容为马蜂窝,倘若一不小心捅破,病灶组织就会如受了惊的马蜂般“乱窜”,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甚至向远处转移。骨肿瘤还与许多血管、神经相连,如果操作不当,也极易损伤这些“无辜”血管、神经,导致大出血、瘫痪等情况发生。鲜少有人愿意挑战骨肿瘤领域,但陈歌不惧挑战。

迎难上,学成归,骨与关节外科从此有了治疗骨肿瘤的专业人才,填补了领域空白。陈歌还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了博士学业,在骨肿瘤这个“冷门”领域不断追光,为患者点亮希望。

3.jpg

陈歌第一次见到王明(化名)时,她刚结束高考,因骨肉瘤辗转多地,治疗未果。骨肉瘤是“骨癌之王”,恶性程度极高,但陈歌仍旧接手了,他想为花季少女拼一个明天。幸运的是,手术十分成功。15年间,陈歌一步步见证王明上大学、成家立业,“上次来复查,患者特意向我报喜,她已经有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经过近20年不断发展,骨与关节外科有了向各类疑难骨肿瘤患者敞开大门的底气。20年前,骨肿瘤患者大多需要截肢治疗,且2年生存率不到20%。如今,患者可以实现保肢,5年生存率提升至80%左右。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可达十多年、二十多年,甚至临床治愈。

关节置换“巧匠”:微创“翻修”,患者手术当天即可下床

入门之时,陈歌在钻研骨肿瘤领域之外,也在人工关节置换上有所探索,他就想啃“硬骨头”。

“以前置换关节后,患者得卧床恢复一两个月,还会遭受极大痛苦。”陈歌迫切想要寻找加速患者康复、减轻其术后疼痛的良方。改变,从他前往中国香港玛丽医院、法国安纳西医院进修后开始。

学习中,陈歌接触到人工关节置换新理念:关节与周围肌肉、神经、血管等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处理关节置换的同时,需要对受影响的肌肉、神经、血管进行重建,恢复“通路”。此举在骨与关节外科铺开后,患者的好评如约而来,“疼痛感大大减轻,第二天即可下床。”这还远远不够,陈歌又瞄准了新目标:微创。

550325319ec24697aacf987daa931212.png

2015年,陈歌从泰国BNH皇家医院学成归来。随即,骨与关节外科在四川率先开展起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技术。“手术只需要切一个小口,便可‘翻修’关节。大多数患者手术当天即可下床,第二天便可完成跷腿、爬楼梯等以前术后不可能完成的动作。”陈歌说,这考验的是团队精细重建软组织、术后康复训练、镇痛的技术。逐渐地,科室日间手术、3D打印技术等开展起来了,医生可以为患者“私人定制”关节。陈歌也在川南地区率先开展起3D打印多孔钽金属材料修复各种骨缺损技术等研究。

陈歌初到骨与关节外科之时,每年只有二三十台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如今年手术量可达1400台。他一天最多完成了八九台手术,最长一次在手术室站了9个小时。这当中,难度最大的当属骨盆肿瘤、高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学会后者即代表可以在初次关节置换领域“毕业”。而陈歌面对的此类疑难患者不计其数:70岁大爷患骨盆肿瘤,大小便失禁,陈歌团队奋力一搏为其手术,如今大爷生存期已超过4年;20岁的小伙髋关节“跑”到腰上,导致左右肢体相差9厘米左右,陈歌团队将差距缩小至1厘米……

有难度的手术,陈歌都愿意努力攻克,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放弃患者”一词,“不逃避、不退缩,是医生应有的担当。”30余年间,他将精力全部投入临床,将时间交给患者,尽其所能破解骨病难题,还患者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