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山教育战线耕耘27载的范惠文,身兼乐山市第一职业中学副校长、九三学社乐山市工业支社主委和市政协常委三重身份。从校园到议政厅,她始终以教育者的敏锐与政协委员的担当,在民生关切处建言,于教育痛点上发力,用一串串扎实的履职足迹诠释着教育为民的初心。
守护民生温度,把急难愁盼写进提案
2023年春天,当疫情防控转段后的首个中考临近,细心的范惠文发现,不少感染新冠康复后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气喘吁吁。她带着血压计、心率监测仪走访5所学校,访谈70余名师生,整理出38页调研笔记。这份凝结着汗水的《关于尽快明确我市2023年中考体育考试政策的建议》,从九三学社乐山市委会直抵市委书记案头,最终促成全市中考体育考试政策的科学调整。看着考场里配备的急救设备和应急预案,家长们感慨“范委员的建议,暖到了孩子心坎上。”
时隔一年,2024年8月的巴蜀大地遭遇60年不遇高温。当范惠文走进没有空调的教室,温度计显示41℃的红色刻度刺痛了她的心。连夜疾书的《关于中小学2024年秋季学期延期开学的建议》,伴着窗外的蝉鸣迎来黎明。这份带着温度的建议48小时内获得多部门联动响应,全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整体后移7天。开学首日,教室里传来琅琅书声,范惠文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深挖教育深度,为成长痛点开出良方
在长期教育实践中,范惠文敏锐捕捉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隐形危机。某次校园危机事件后,她在心理咨询室连续驻守两周,记录下132个咨询案例。基于这些鲜活素材,《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连续两年出现在政协提案中。2024年界别协商会上,她展示的“心理健康生态系统模型”引发强烈共鸣,推动乐山在全省率先建立“家校医社”四方联动机制。如今,全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配备率达100%,“心灵成长课”列入必修课程。
面对城乡教育不均衡的沉疴,范惠文的履职笔记本里记满调研数据:某乡镇学校音乐教师兼教3门学科,城区名校生均经费是农村学校的2.3倍......她连续三年提交教育公平提案,推动市级财政设立2000万元专项基金。如今走进乐山偏远村小,崭新的塑胶操场、智慧课堂设备与城区学校同步更新,孩子们说:“范老师让我们的教室有了‘翅膀'”。
精研政策准度,让顶层设计落地生根
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范惠文既是政策执行者又是效果观察员。在乐山一职中实训基地,她发现价值百万的数控机床因缺乏企业导师而闲置,立即启动职教政策落地专项调研。三个月时间,她的足迹遍布12所职业院校、23家企业,形成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痛点与对策》调研报告,直接促成乐山建立企业导师库和课程更新熔断机制。看着学生设计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被企业采用,她欣慰地说:“政策活了,职教才能真正强起来。”
五年来,30余篇社情民意、20多件提案、5个重点调研课题,这份履职清单背后,是范惠文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从青丝到白发,变化的是岁月年轮,不变的是她案头那盏长明的台灯,始终照亮教育前行的道路。正如她在政协日记中写下的:“教育者的使命不仅在课堂,更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站在阳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