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打好脱贫攻坚战 坚定信念跟党走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历经多年持续奋斗,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在“小康”一词出现近3000年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能有幸参与到脱贫攻坚过程中,见证了中国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驻村队员,我也觉得光荣!

2018年6月,按照双流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和18名队友来到甘孜州巴塘县开展驻村工作,2021年4月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巴塘县是高原藏区,位于甘孜州西部,东接乡城、理塘县,南连得荣县,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交界,气候较恶劣,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温差大,一年当中只有夏季较舒适凉爽,春秋冬季多大风,草木生长期极短,放眼望去,四周全是荒山,不见绿色植被,特别是刮风季节,漫天的尘土让人睁不开眼睛。县城海拔2560米,全县幅员面积7852平方公里,辖5区16乡3镇,有123个行政村(含1个居委会),总人口5.35万、其中藏族人口占96%,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的传统农牧县。受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因地、因水、因病、因灾等区域性贫困因素影响,全县共有61个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的49.5%;贫困人口有2122户9820人,贫困发生率为18.35%。地巫乡甲雪村(后地巫乡和中心绒乡合并为地巫镇)是我的驻村地,地处川、滇、藏三省交界处,距离县城149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常年干旱,滑坡、泥石流常发,地质灾害严重,加之土地贫瘠,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在老地巫乡,却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除地灾外,产业无法发展、交通无法打通、缺水、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等难题也制约着当地发展。甲雪村全村共75户273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98人,是巴塘县2019年脱贫摘帽村。2016年底,在县委县政府和双流区的大力支援下,地巫乡甲雪村、中珍村、坝伙村进行了整体搬迁,搬到距县城3公里附近。虽然住上了新房子,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收入问题。由于搬迁至县城,村民失去了耕地,没有场地进行种植养殖,也没有地盘挖虫草和松茸,农户的收入水平还是很低,甚至比以前更少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融入,主动作为,逐一走访村内75户贫困户,查看每户的住房条件、劳动能力、教育医疗、收入状况等,通过调研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甲雪村的基本情况和农户致贫原因,围绕巴塘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以及“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目标,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本村经济发展实际能为农民增收的方法,要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我们首先将3村变1小区,设立联合党支部、联合治理委员会,实现规范、统筹、高效治理,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对村容村貌进行了长期的整治,村民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甲雪村道路更宽阔平整,环境整洁焕然一新;引进双流果木协会,通过无偿捐赠和技术指导,打造了50亩胭脂脆桃基地,请他们派遣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并在村里举办知识讲座,详细解答了群众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使群众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把集体周转住房打造成民宿、展示藏族文化特色,修建观景台,结合紧邻巴塘、理塘和稻城亚丁旅游环线,在桃树开花季节尝试发展旅游观光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不仅如此,我们还动员村民养蜂产蜜,在附近的山体中,挖一排洞,把靠山一侧都种上花,引来蜂,产蜜收入也是可观的一笔;最大的项目是光伏发电,巴塘的自然条件很好,阳光充足,实施光伏发电扶贫最合适不过,我们利用对口支援项目资金,在搬迁点的房屋上,为每户建设3000瓦的光伏发电设备,民们屋内烧水做饭不再愁,结余电力并网外送到国家电网,极少后续投入,没有繁琐的管护,板子顶着太阳晒就能增收,每年每户可分红600多元;我们还陆续为家里有劳动力的安排公益性岗位,例如进入打火队(临聘消防员)、做环卫工、护林员等,使他们有稳定的工资收入。

驻村扶贫工作期间,我们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作,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在老乡们的积极配合下,甲雪村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一大批贫困户通过我们的产业扶贫和技术扶贫走出了贫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在扶贫工作中与群众深入接触,我深切感受到,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替群众着想,群众就会把我们当成自己人,从而形成鱼水情深的干群关系。

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困扰人类千年的贫困难题,中国能把它攻克下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中国是如何打破一个又一个看似牢不可破的“贫穷陷阱”?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从我参与脱贫攻坚的亲身经历来看,我认为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是全方位精准施策、长期斗争的胜利,也是贫困群体自身努力的胜利。但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因,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建立一个没有贫穷的大同世界,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梦想。然而,使全体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在“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只能是美好幻想,在半殖民地社会只能是镜花水月,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一直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到泱泱大国领航者,40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关心和思考着脱贫攻坚事业,每年都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了20多个贫困村,他曾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其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航行之舵。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使脱贫攻坚始终具备强有力的组织推动力和政策执行力。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再次,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持长期稳定的执政环境,才能最广泛地调动各类社会资源,才能最大限度消弭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差异,使脱贫攻坚始终沿着既定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进,使打赢脱贫攻坚战从一句豪迈的誓言,成为伟大的现实。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

在巴塘驻村工作的三年,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使我受益匪浅,磨炼了我的人生意志,升华了我的人生境界,坚定了我的人生信念,让我懂得了民族团结和全面小康的意义。援藏使我从机关干部变成基层干部,从拿笔杆子到拿锄头,生活环境和工作岗位的巨大变化,使我接地气,经风雨,见世面,增添了力量信心和勇气。我不仅在扶贫工作中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更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终生的理想信念,同时,也对自己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有了新的感悟。今后,我将在用心服务群众,提高群众满意度方面下功夫,把群众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过程中不断锤炼初心,践行使命,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90976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