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震中的绵阳九三人
北川中学抢救现场120总指挥——常亚东 地震发生时,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常亚东正走在上班的路上。他年逾八旬的父亲正在住院,而此时离他上班还有半个多小时,他完全可以赶到中心医院看望父亲,但他却飞快的跑向了自己负责的科室。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他一次又一次的冲进病房,将病人逐个转移到地势平坦的草坪上,马不停蹄地对所有病人进行了检查。下午六时许,医院下达通知,组织医疗救护队奔赴重灾区北川,常亚东又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来到北川,眼前的一切让他心灵受到极大冲击,但他没有时间去感受那种撕心的痛苦,也无暇顾忌余震的危险,因为大量的伤员正等待救治!在北川中学,他和同事们一道,在手电筒微弱的光线下,用门板、木条作担架,用树枝、窗户条固定骨折伤员,一个接一个……通宵忙碌,他早已记不清楚抢救了多少伤员。 第二天,其他医院的救护队相继赶到了北川中学。为便于抢救工作有序进行,抗震救灾指挥部任命常亚东为北川中学抢救现场120总指挥。常亚东心里清楚,这不仅是组织的信任,更意味着一种更大的责任。一夜未曾合眼、未曾进食的他来不及多想,马上组织各医疗队研究抢救措施,制定施救方案,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抢救工作中。 在连续3天的抢救中,在几千次余震的危险中,他一次又一次地爬进废墟,为学生喂水、包扎伤口、输液,多次配合抢险队伍为伤员进行现场截肢,共救治重危病员达500余人。 在大灾面前,他用高超的技术、坚强沉着的态度和对医者的爱心,为灾区伤员铺设了一条条生命的通道。 为抗震救灾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记绵阳市交通局运管处副处长谢建 谢建,绵阳市交通局运管处副处长、社市委委员,长期从事物质和旅客运输管理工作。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他承担起道路畅通与人员、物资转运两大任务,深感责任重大,当晚在市交通局参加完紧急会议后即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到,听候调遣。13日半夜,他步行至长虹公司及其他运输公司调派四十余辆货车到指挥部集结待命,直至凌晨四时才回到单位,当天7时,又组织人员到市指挥部交通保障组开始紧张调派各类客货车辆的工作。大批部队官兵到绵救灾,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大量灾区伤员、群众被迫转移,遇难者尸体急需转运,在极其简陋的工作条件,谢建连续两天冒雨昼夜工作,声音嘶哑就含一片金嗓子喉片,饿了就吃点干粮,困了就睡在车上,胜利完成了各种车辆的紧急调派,圆满地保证了各方面的运输需求。 由于灾情严重,陆航部队到绵执行空投任务,大批物资通过航空运抵绵阳,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又专门成立了空中救援指挥部,负责广元、绵阳、德阳三地空中运输的转接。根据工作需要,谢建5月15日到空中救援指挥部交通保障组担任副组长。面对各部门大量的用车需求,必须对二百余辆客货车、三百余名驾驶人员做出合理调配。谢建立即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开会研究,制定了车辆调派工作程序和驾驶人员后勤保障工作制度,迅速理顺了车辆调度工作秩序,稳定了人心,有效地确保了运输组织工作的有序进行。他专门落实了十六辆各型车辆为四个陆航团官兵生活、工作服务,落实了十四辆货运车辆固定在机场内转运装机物资,确保每天空投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对其他各保障组用车需求严格按调派程序执行,做到了随时需求,随时有车,随时出车。 同时,这次地震也给运管处、运管所以及运输企业、站场设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给运输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参与社会全面抗灾的同时,谢建积极了解行业受损情况,认真研究处置方案,以求尽快恢复正常的运输生产。 从地震发生至今,谢建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上下班,不分节假日,从未休息,任劳任怨,忘我地全身心投入在抗震救灾工作之中。 交通保障组工作高效有序,及时将多批救援人员送至抗灾第一线,将大量受灾群众和伤员转移至安全地带进行安置和医治,将数万吨救灾物资尤其是食品和药品送到了灾区群众手中,运送了大批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到唐家山整治堰塞湖。在此次抗震救灾工作中,交通保障组的工作真正做到了保障有力,受到了各部门、各部队领导的一致好评。 唐家山堰塞湖下的白衣天使 ——记绵阳市中心医院内科医生赖小娅 绵阳市中心医院内科医生、九三学社社员赖小娅在5.12大地震发生后,已经与同伴们在岗位上连续抢救伤员10个工作日,又受命前往北川县受灾最严重的乡镇陈家坝开展乡卫生院重建工作。 北川县陈家坝乡是这次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几千个鲜活的生命被巨大的山体滑坡掩埋。村庄旁有一条通往涪江的河,河的上游便是因此次地震而被世人密切关注的唐家山堰塞湖。如果唐家山堰塞湖愦坝,整个乡镇将被洪水淹没。此时在陈家坝恢复乡卫生院工作是非常艰巨而危险的工作,是一个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任务。赖小娅,一位看似瘦弱的女子,一名普通的九三学社社员,却坚决地选择了前往陈家坝。 6月2日下午,赖小娅和另一名外科女医师一起来到了陈家坝临时灾民安置点双晏村,这里安置有一万余名灾民。顾不上整理自己的行李,冒着摄氏40度的高温,她立刻赶到临时搭建的帐篷内里开展救治工作。在这样一段没有上下班时间、没有办公室、没有住院病房的医疗点上,她和同志们白天在帐篷里医治病人,晚上就用手电筒到帐篷内挨个询问病情,深夜回到自己的帐篷后,还要在微弱的烛灯下给医院汇报白天的工作情况和急需的药品。 6月3日中午11时许,一次强烈的余震发生了,震中就在北川。赖小娅看见离地仅两百米远的高山顿时大面积垮塌,浓烟四起,大量岩石滑坡,自己也站立不定。一会儿,家人和朋友不断打电话来央求她回到绵阳“安全地带”。她何尝不想回家,何尝不想回到亲人身边,何尝不想回到工作了多年的医院。但她却镇定地说:“我没事,放心吧,你们多保重。我一定要圆满的完成任务后才回来!” 她,就是这样无怨无悔地在陈家坝为广大灾民奉献着,用行动向世人证明:面对灾难,白衣天使决不会退缩! 重新选择 我还顾我的病人 ——记绵阳市中心医院朱伦刚 5月12日下午,朱伦刚正在绵阳市中心医院ICU值班,有条不紊地为住院病人进行常规检查,一切都跟往常一样。突然间,整个楼房摇晃了起来,氧气筒砰砰地倒在地上,呼吸机发出刺耳的报警声……不好,地震了! 朱伦刚沉着冷静地指挥医务人员将氧气筒全部放倒在地,检查有无破裂情况,迅速连接好呼吸机管路。紧接着又是一阵猛烈的摇晃,整座大楼好像快要坍塌了!“不行,病人得马上转移。”边说边干,他扶起一个病人往楼下冲。在安全地带把病人转交给一起下去的护士照顾后,他没有停留,立即逆流而上,又跟科室其他同志一起将危重病人转运到花园空地。他顾不上擦拭头上大颗大颗的汗珠,也没停下来喝一口水,多次往返于病房和科室抢救药品和器材。重症监护室的许多病人都离不开呼吸机,而此时电力问题迫在眉睫。朱伦刚果断地与科室同志一起搬来了备用发电机,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在临时筹措的治疗区,朱伦刚坚持守护在病人身边,为病人及家属排忧解难;而自己的家虽近在咫尺,他却没有回去过一次,一直不知道家里的情况。下午六点,当他通过一名同事的家属辗转得知女儿和母亲都平安的消息后,这名汉子的眼睛湿润了。有人曾问他:“如果重新选择……”话还没说完,他就坚定地回答:“重新选择,我还顾我的病人!因为我是一名医生。” 这几天,朱伦刚胃疼得厉害,溃疡的老毛病又犯了,但他全然不顾,仍然忘我地工作着。有同志劝他多休息,抓紧治疗一下,他却眼含热泪地说:“跟地震中遇难的人们相比,这点痛算什么,简直不值一提。做为医生,做为社员,我还想再做更多更多。” 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一名外科医生的自述 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令全国人民沉痛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发生的汶川8级特大地震在瞬间就夺去了数万人民的宝贵生命。在这一特大灾难面前,我做为一名医务人员,一位九三学社社员,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全力抢救灾区受伤群众,为抗震救灾做出了自己的一点贡献。 在地震前20分钟,我刚完成了一台复杂的右肝切除手术,正在进行术后的各项医疗措施处理。一阵天旋地动的晃动袭来,整座外科大楼摇晃不已,我立刻意识到发生了大地震。在地震是否会继续下去,大楼是否会垮塌这些情况都不明确的情况下,我首先想到是如何保证病人的安全,立刻冲进病房查看连接病人的各种仪器是否正常工作,手术后的各种引流管有无脱落等,在确认这些都基本正常后才稍微松了口气。随后,我在医院科室领导的指挥下,立即抢运住院病人到相对安全的地区,在巨大地震造成的心理阴影中一次次回到高楼的病房中,将危重病人抬送到临时地震棚中,一边安抚家属和病人惊恐的心情,一边在简陋的临时医疗环境中给病人治疗、换药。 随着时间的流逝,送到医院的伤者越来越多。一辆泸州120救护车急促鸣着警笛驶入我院,我立即跳上救护车接诊伤员。这是两位北川中学的女学生,下肢均有骨折,是否有腹腔内脏器破裂尚不清楚,我在快速检查后立即组织志愿者用担架将她们送到CT室扫描,并通知骨科医生到场救治。在忙碌的工作中,我已记不得更多的伤员姓名、面貌,只知道全力去检查伤员的伤情,将外伤引起的创面仔细消毒止血并缝合好。地震后的日夜飞快流逝,绝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坚守在医疗地震棚中,为病人解除伤病困扰就是对医务人员心灵最好的安慰。 在这一场特大灾难面前,我感觉每个人的努力在全国人民的抗震救灾活动中都是沧海一粟,但许许多多人的努力就能汇成一片爱的海洋。我会坚持以最大的努力去尽到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无愧于心,为社争光。 绵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 李刚 无悔的奉献 ——记绵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医师胡宏 胡宏是绵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的一名医生,也是九三学社的一名社员。5.12地震发生时,她正在办公室为病人写病历。毫无征兆地,房子突然晃了起来,胡宏一惊,下意识地立起身来查看,心想也许是前面住院部大楼的施工引起了震动。就在一瞬间,更剧烈的晃动袭来,并且越来越猛,让人站立不稳。胡宏一把扶住墙,看到人们惊慌失措地从病室里冲了出来,终于意识到:地震了! 眼见人群毫无秩序地乱跑,跑得慢的已快被后面涌来的人群冲倒,局面随时可能失控,胡宏马上高喊:不要惊慌!一面组织病员们相互搀扶,防止跌倒和不必要的碰撞损伤。整个内科大楼此时已摇得歪歪斜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阵剧烈的晃动后,一面墙体“轰”地一声坍塌了,刚好砸在了两个病人身上。不好,整个大楼要垮塌了!胡宏知道时间就是生命,以她当时所在的位置,只要两个快步就可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在她心中牵挂的却是病人们的生命安全。此刻,倒在了血泊中的病人需要她,正在转移的病人需要她,还未从病房里出来的病人们更需要她,这里就是她的阵地,是她的战场! 顾不上多想,胡宏迅速冲到墙倒砸伤的病员身边,经过触摸察看,发现两位病人的大动脉已没有了搏动。想到没有能力自己逃生的重病员,胡宏的心扣紧了:如果再来一次余震,后果不堪设想!她以最快的速度冲回住院部,正好看见15床的吴大瑛正艰难地从病房中移到过道上,她立即上前帮助陪护,并寻找搬运工具将吴大瑛护送下楼。紧接着,她又冲回了二病室,因为她知道7床的陈霖清大爷是血液内科的危重病员,已长期卧床达七八个月了。一进病室,胡宏见到的是一幅让人心酸的画面:病人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家属仆伏在其身上抽泣,而墙体已经开裂,氧气瓶就斜倒在病床边,一旦余震造成强烈碰撞就有爆炸的危险。在这个紧急关头,胡宏赶快招呼护士王绢一起,奋力将氧气瓶放倒在较为安全的位置,才松了一口气。此时一切通信均已中断,座机和手机均联接不上,幸而医院领导及时赶来,带来了后勤支援队和推床。送走了血液内科最后的病员,她才感觉到疲惫,然而她坚信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自己的天职,在最危险的时刻冲锋在前是应尽的义务。 地震,可以使山河改变。灾难,可以使我们痛失家园。可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白衣战士救助病人的坚强决心。危险来临时,他们的心里装着的是病人;恐惧蔓延时,他们拥有和传达的是勇气;灾难中,他们身体力行的是无悔的奉献。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86580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