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谋“高位求进” 议“加快发展”——四川九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会”期间建言摘要(四)
  张彬委员——着力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也是我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我省地处西部内陆,工业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高新技术及产业,与沿海一带相比,差距较大。为了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以自主创新助推经济发展,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积极构建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链,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为主体,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是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迫切要求,是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为了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提出以下建议:   1、 制定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实施办法,明确重点需要培育和发展的方向,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2、 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组织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激励政策,建立和健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源头作用,有效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主动服务企业。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载体,大力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断完善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   3、 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统筹扶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   4、 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资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搭建产业共享的专利数据库平台及公共检索服务系统,加大专利挖掘、申请和保护力度。此外,进一步通过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建立和健全产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和系统,提高业内企业对知识产权争端的应对能力;   5、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和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和完善产业公共信息平台、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和产业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更好地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 李立萍委员建议——提高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水平,为城市畅通服务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对交通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堵车”已成为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通病。交通畅通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就目前车辆过多的情况,只通过加大道路建设是无法解决的,因为修路的速度永远赶不上车辆增加的速度。要保证城市畅通,建议:   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公共交通设施。提倡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上班高峰期的使用率,缓解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可大力发展地铁交通、加大公交车运营区域,让更多的百姓能方便利用公共交通出行。   二、加大对交通违法的处罚。在做好交通法规宣传的同时,一定要严格执法。在交通高峰期,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有时车一多,对一些违反交通法的行为就睁一支眼闭一支眼,人为的造成执法不公,让遵守交通法的人容易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下次开车的时候只要瞅准机会也去违规行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交通治理起来就更困难。加大执法力度,必须强化技术手段,如设立“电子眼”,使每次违规违法必将得到处罚,只有这样,才不会心存侥幸,作到人人平等。   三、交通设施制定的人性化。交通的目的就是方便、快捷,在解决大区域交通通畅的前提下,交通设施的设置一定也要考虑出行成本,因为增加了出行成本,必然导致行人采取一种可以便捷的方式去违反那些交通禁止标志,从而让其违法。比如在成都许多路口都“禁左”,如果一条主路上,连续多个路口都“禁左”,势必诱发出行者违反那些交通禁止标志(再加上路牌标示不清,驾驶者一方面可能为要绕太多的路而冒险违章,二是可能因为再继续行驶找不到路而被迫违章),实际效果与当初交通部门设计这些交通禁止标志的作用相差较大。因此交通设施的设置应该在严格的调查,科学分析后作出合理、合情的规定;同时对相应的不符合人性化的交通禁行标志适当的作出调整,让普通出行者的出行成本尽量降低,让出行者最大化的遵守交通法规。   四、最大限度的发挥好现有道路的作用。发挥好现有道路的作用一是从硬件改造上下功夫,如增设人行过街天桥、立交桥,这也是目前在政府的支持下,交通部门大力做的工作,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但还有一条事半功倍的途径交通部门重视不够,这就是要在道路的综合管理即软件上下功夫,努力克服诸如路牌更换不及时、红绿灯的设置不合理、电子路牌应用少等不足的地方。   李明东委员——改变传统IT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实用创新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得以快速推进。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特别是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由于IT行业技术更新快,与其它传统专业相比有其特殊性,比如CPU芯片5个月左右就会推出新产品,2G产品刚普及3G产品又来了。如何培养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IT人才成为高校与教育主管部门研究思考的课题。省教育厅以川教[2005]309号文确定了6所省属高校进行改革试点,已取得成功。大部分试点专业已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并建成一大批省级精品课程。   一、传统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培养模式单一。多数省属本科院校IT专业仍然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即单一的校内培养加少量的社会实践。各段相对独立,企业参与度不够,理论与实践很难做到无缝对接。   2、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更新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致使学生在校学到的技术,走出校门时已有大部分过时,甚至有的课程开课时已是淘汰技术。因人设课现象时有发生。   3、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常言到,有什么师傅就会带出什么徒弟。二本院校普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这必将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前些年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院的更为突出。   4、实验设备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省对高校投入偏低,IT类专业实验条件普遍不能满足实验要求。所开出的多为验证性实验,真正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开出较少。   二、几点建议   1、进一步落实川教[2005]309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我省高等教育IT类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试行意见)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在6所试点院校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在具备条件的院校全面推广。 2、不具备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院校,积极将企业引入教学的各环节,如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等。   3、鼓励企业将实训基地建到学校,既可解决实验设备不足之需,又可减轻学生负担。对此政府应给予相关企业适当奖励。   4、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选派专业基础扎实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育厅与相关部门协调出台试点专业收费标准的指导性意见。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82846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