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聚焦两会:黄润秋主委---关于对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意见和建议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工程,其中东线工程、中线工程已相继完工,西线工程至今未开工。鉴于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四川省根据中央指示,组织专家对西线工程原方案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影响开展了调查研究,并于2014年到黄河流域各省进行考察、座谈交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西线工程原方案的不可行性,并就如何解决西北省(区)严重缺水问题提出了可行性方案与综合措施。

一、西线工程原方案不具备可行性的主要原因

一是工程区地处地质结构不稳定和大地震高危区域,潜在隐患风险极其巨大,并且极不可忽视的是,受汶川特大地震等影响,该区域山体陡峭岩石破碎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对西线工程建设和运行将产生极大的不可预见性破坏。

二是工程区位于国家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工程施工将对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产生毁灭性破坏,直接影响到“中华水塔”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书记还强调,对一些二选一甚至多选一的“两难”、“多难”问题,要科学论证,比较选优。对那些不能做的事情,要列出负面清单。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则要用“慢思维”,有时就要做减法。

三是西线工程原方案位于民族宗教问题复杂敏感的藏区,鉴于藏区维稳形势复杂严峻,西线工程原方案的移民搬迁安置、宗教设施搬迁重建难度大,极有可能引发矛盾,影响国家政治安全和民族地区的稳定。

四是西线工程原方案还存在其它诸多不利因素,诸如,长江、黄河丰枯同期,黄河缺水时长江也缺水;高寒地带冬季水库、水渠结冰,调水极其困难;建设成本高昂,维护十分困难;工程建设周期长,目前冰川融化加速、雪线上升,几十年后的气候变化难以预测;长江上游已建成大批水电站,若在上游大量调水,势必影响长江上游系列水电站对华东、华南清洁能源的供应,等等。

 

二、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措施建议

(一)生态林业工程有助减少黄河冲沙用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西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及水土保持、流域治理工程取得显著的成效,黄河泥沙含量明显减少。在黄河治理中,冲沙除淤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也是西线工程原方案测算调水量的重要依据。可以预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推进和生态工程的继续实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将持续改善,从根本上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制约。

(二)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节水技术创新将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国务院实行有偿转让水权的市场机制,实施了诸如,农田灌溉水渠的改造及喷灌、滴灌等措施,我们可以肯定,探索建立黄河水资源有效配置的水市场机制,将极大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意见和建议

(一)在充分论证和评估的基础上停止西线工程原方案的实施。我们认为,与西线工程原方案相比,国务院三峡办提出《三峡水库引水入渭济黄济华北工程》(“小江调水”)具有水源充足、取水口海拔较低、生态环境优良、地质条件比较稳定、移民困难较小、建设投资和维护经费较少等特点,所以可以用,开展“小江调水”作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替代方案的研究。

(二)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控制黄河流域各省市的用水增长量。创新体制机制,优化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已经建成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的功能。在水权有偿交易、节水灌溉等方面总结试点经验,鼓励节水技术创新,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和设备,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 

(三)继续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西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增加黄河上游地下水含量,扩大枯水期黄河水量;增加森林植被,从根本上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既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同时又减少黄河泥沙的“双赢”。另外,要提高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国家标准,同时落实财政资金,建立和完善省(市)级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等。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82959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