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九三作家周勇印象

 

 

成都初见

“你是苏东坡的同乡?”

“是啊,我是眉山的。”

“眉山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啊!眉山有个作家叫刘小川,你熟悉不喃?”

“熟悉啊!小川老师是我们政协委员,他的《品中国文人》火遍大江南北时,我带了好几个美女记者去采访他,我当时负责政协宣传工作。他下午不写作的时候,跟我们文友一起喝茶,摆龙门阵。”

“我看过他的《品中国文人》。”

是吗?

……

那是第一次跟周勇老师单独交流,话语投机,谈得愉快。记得是2011年夏天,在成都。我当时在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宣传处挂职锻炼,随党派领导到广元参加完九三学社中央举办的九三论坛,邀请省外参会人员到成都参观我们社省委书画展,抽空,我拜访了周勇老师,因为我听说他是作家,而我是文学爱好者。

没想到周勇老师是苏东坡的铁杆粉丝。来自东坡故里的我,听到周勇老师点赞苏东坡,那种滋味儿不摆了!更没想到他还了解我们眉山本土作家,自己到书店买刘小川的书读,而我和小川兄弟俩都熟,小川经常清茶一杯和我们清谈半天,小川的哥和我同事,是我的前任。于是,我和周勇老师聊文坛,聊书坛,聊文化,聊文人,聊读过的书,聊日趋减弱的读书风气。周勇老师身上没有官气,只有文气、雅气,因此与他交谈如沐春风,身心愉悦。我现在都想得起他说话的样子:笑微微的,声音浑厚,语速适中,谈吐儒雅,腔调跟成都差不多,说话抑扬顿挫。

初读大作

我读周勇老师的第一本书是《以河流的方式》。在成都时,说到他的新书《以河流的方式》,他答应回云南就寄我一本。周勇老师信守诺言,没几天我就收到他的书了。但当年年底要换届,我作为市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在换届前要负责编辑出版四本文史书籍和《眉山文史》季刊,每天埋头敲键盘,敲得脖子僵硬,手指发麻,直到换完届,才开始捧读《以河流的方式》,心里觉得甚是愧对周勇老师。

《以河流的方式》写的滇西风物,对于我来说,陌生而新奇;周勇老师的表达方式,也是新奇又新鲜。从小因为父亲在新华书店工作,我读了很多书,所以对阅读物的选择是很挑剔的,不迷信名家,只相信自己的感觉。毋庸置疑,周勇老师的书有磁性,对眼球的吸附力很强。文字在他的笔下是那么鲜活灵动,有生命力,像一个个流淌的音符,美妙而动听。于是,跟着周勇老师的笔触,我登阅了高黎贡山,穿越了大峡谷,去到了那些昔日繁华热闹而今却已凋敝零落的小镇,还有凝固在时间里的古驿站和兰津古渡口……我听到了澜沧江和怒江的怒吼,听到了死寂的古驿道上由远而近的马蹄声,听到了隐匿在森林里的“乐手”所谓天籁的音响;看到了从英国跑来高黎贡山游荡的植物猎人乔治﹒弗瑞斯特的背影,看到了峡谷中燃烧的鲜花,看到了横亘在怒江上空的“西南第一桥”——霁虹桥,看到了散落在茶马古道上人迹罕至的残垣断壁!从刻写在前任绝壁上的历史,我还看到了兰津渡千年的风霜雪雨,它昔日的辉煌与今天的衰败……

不得不承认,周勇老师驾驭文字的功夫是很高的,我想不透,同样的方块字,为什么在他的笔下就变得如此有魔力呢?他的思想,他的情绪,他的语言,以河流的方式,随意而自由流淌,你身不由己,随他而去。

受周勇老师《以河流的方式》影响,抑或是受到启发,我写了一篇《梦中的小河》,纪念我儿时的故乡。就像周勇老师所说,才几十年的光阴,我们目睹了无数被人类伤害的河流,澜沧江、怒江、金沙江……不论是从前山谷中涛声震耳的河流,还是平原上涓涓流淌的小河,很多已经“失语”!故乡的小河也只能活泼流淌在我的笔下!

翠湖小聚

2013年炎炎夏日,休假一周,从火热的四川盆地逃离到四季如春的昆明,真是舒爽透了!

到了昆明,自然要向我们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周勇副主委报个到,否则,下次见面,知道我这个九三学社社员去了昆明,居然不声不响,肯定要批我!

云南省民主党派机关在美丽的翠湖边上,周勇副主委电话指挥我们把车停在机关大院里。他下楼迎接我们,并且执意要请我们品尝云南风味菜,于是边走边谈,走到机关斜对面翠湖边上一家古色古香的酒楼。周勇副主委说,昆明现在是个大工地,到处都在搞建设,因为年底昆明将承办国际艺术节。翠湖周边也不例外,整个湖都被围了起来。所以他特意选了一间靠湖的玻璃房,让我这个第一次到翠湖的川妹子领略湖光山色(去过昆明几次,但是没有去过翠湖)。于是我们赏美景,品美食,谈美文,也谈九三学社和政协文史!周勇副主委是云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委员,我是眉山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到昆明来之前,刚在东坡老家接待了云南省政协文史委的同志们,所以有很多共同的话题。

八月的翠湖令人爽心悦目,与周主委的交流叫人心旷神怡!

“翠湖为什么叫翠湖?”

“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

呵呵,作家就是作家!水翠、竹翠、柳翠,听着都醉了!周主委说,翠湖虽小,但是小巧精致,是昆明城中心的绿宝石!翠湖上有金鱼岛、竹林岛,岛上修竹成林,竹木四季葱翠,林荫地润,花环路绕,幽径曲折,在此漫步小憩,品茶读书,都非常舒服。翠湖滋养了作家,作家说起翠湖是如数家珍啊!知道我是四川省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周主委邀请我春节再到昆明,用镜头留下翠湖边那些红嘴精灵的倩影,当时听得很心动,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没有行动,实在惭愧!

那次在昆明,通过与周勇老师和云南省政协文史委的朋友交流,我才知道周勇老师在我上中学时就开始发表作品了,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担任《保山日报》文艺部主任、主任编辑,保山市作协主席,保山市文联主席。他创作的文学产品丰厚,而且获过很多大奖:短篇小说《中毒事件》获2000年边疆文学奖,散文《高黎贡:一个英国人的背影》获2004年滇池文学奖,纪实作品《消逝与诞生》获2007年云南省第十届图书奖一等奖(云南图书奖是由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云南省新闻出版工作者协会举办的每两年一次的图书奖)。我去昆明的当年2月,他的散文《恐龙时代的目击者》获得云南省作家协会和云南日报共同主办的“高原情怀?大山精神”文学征文二等奖。

呵,简直是获奖大户啊!2014年底,《从怒江峡谷到缅北丛林》又在滇版十大好书评选中得票遥遥领先!当然这是后话。

微信微距

认识周勇老师以来,联系一直不间断,后来互加了微信,交流更是方便快捷。节日的问候,好书的分享,时事的讨论,微信时代,微信微距啊!

在微信圈看到《从怒江峡谷到缅北丛林》参加滇版十大好书评选,我不仅郑重地投了票,而且动员身边的朋友和九三社员读书、投票。

《从怒江峡谷到缅北丛林》,对我收集整理眉山抗战老兵口述史,真是帮助不少,我由衷感谢周勇老师给我寄来这本书。这几年,在主编《眉山文史》杂志和编辑《眉山黄埔》一书的过程中,支离破碎地了解了一些中国远征军的史实,但那段历史被遮蔽了多年,隐秘而沉默,不为众人所知。我在整理幸存远征军老兵的口述史时,对老人们回忆的70多年前在滇缅作战的很多事实弄不清楚,周勇老师的书帮我解决了一些问题。我是关爱国民党抗战老兵志愿者,很惊讶《从怒江峡谷到缅北丛林》十多年前就已经出版了,很遗憾没有早点看到这本书。

《从怒江峡谷到缅北丛林》以大量的史实和珍贵的历史照片,拉开沉重的历史帷幕,让沉睡在怒江峡谷、缅北丛林的那段历史,渐渐地复原、复活。中国远征军,那些长眠在异国丛林里的将士能含笑九泉,那些今日已是风烛残年的幸存老兵得以安享晚年,感谢有周勇老师这样心怀强烈社会责任的文人,他们历尽艰辛,沿着当年中国远征军的足迹,重走史迪威公路,穿越著名的胡康河谷和曾经尸横遍野的野人山,游走在历史现场和真实的现场之间,获得了大量亲历、亲闻、亲见的第一手资料。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75443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