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程皎:一往无前 初心依然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启之年以及“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名成员,我打心底感到激动和感慨。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九三学社就不会发展壮大,我自己也不可能有大的进步,衷心地感谢党给我进步发展的平台,感谢九三学社的培养和关爱。

欲识大道,必先为史。翻开中国近代史,数不清的磨难和屈辱中,交织着无数的抗争和求索。越过时光的长河,去凝望那段波澜壮阔却又曲折沧桑的历史,我看到了很多感天动地的画面,而九三学社先贤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携手奋斗的珍贵友谊令我倍加难忘。

风雨同舟  肝胆相照

一百六十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沉重的大门,中华儿女一腔热血赴国难,前赴后继求兴邦,屡败屡战,没有放弃顽强的抵抗;一百年余前,俄国革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思想的伟力和强大的实践性,仁人志士奔走相告,让新思潮带领更多人朝着新方向拼搏前行。

1921年,浙江嘉兴的一艘小船上凝聚起红色的星火,我们的革命先辈无惧危险,激情勾画着未来的蓝图。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己任,让“红船精神”永世传承: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得到了人民的支持;面对蒋介石的背信弃义,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在白色恐怖中愈发坚定,队伍在挫折和反思中再次壮大,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更确立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集体;1937年,为团结抗日,中国共产党深明大义,开启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倒行逆施,中国共产党发出“五一号召”,团结各界民主力量和广大人民,迎来了全中国的解放;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展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过程,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的誓言一一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用“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执着,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为这美好盛世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我们的国家就像浩瀚的星辰大海,每个人都是一颗闪烁的星星;中国共产党是炽热的太阳,而民主党派仿佛是那轮明月,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频共振、同心同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巩固和发展,贡献了属于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互敬互重,始终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和交流。九三学社的创立和发展,更是一直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鼓励肯定。在那个血与火交织的年代,党的领导人与社的创始人之间始终惺惺相惜,保持着亲密合作,令人感动向往。

九三学社的前身为民主科学座谈会,诞生在日寇肆虐、民族危亡之时。当时齐聚在重庆的科技界、教育界和文化界的民主人士,身虽困厄,心忧天下。为避免特务监视,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税西恒等常常以朋友聚餐为名,在家里开座谈会,梁希、潘菽、黄国璋等人团结民主教授们参加,畅谈时局,传播新思想,在报刊上撰文发表政见。

在不定期的座谈学习中,大家深感有必要进一步团结组织起来,于是便将这一座谈形式命名为民主科学座谈会。为纪念抗战胜利,1945年9月3日,民主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九三学社于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明确提出“愿本‘五四’的精神,为民主与科学之实现而努力,始终不懈”。

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是“五四”运动的先锋。他早年参加了同盟会,他在北京大学就读期间,与毛泽东、劳君展等同学相识相知,都在探索着革命救国的道路。一代人的友谊在此起航,而这友谊也牢牢奠定了我们九三学社和中国共产党深厚的友谊基础。事实证明,一个取得非凡成就的人,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就立下了远大的抱负,而拥有了共同理想的人会不约而同地向着光明奔跑。

1935年,许德珩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并与杨秀峰、张友渔等人组织和领导了华北各界救国会,提出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1936年“西安事变”后,北平文化界对中共主张释放蒋介石发出了不理解的声音,许德珩了解到中共避免内战、团结抗日的政治主张后,积极协助中共做北平文化界的思想工作,为团结抗战积极工作。为促进北平和平解放,许德珩等回到北平任教的九三学社社员配合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做了一系列民主工作。

1948年,国民党政府定于3月29日召开第二届所谓“国民大会”,即“行宪国大”。为揭露起反动实质,各高校决定同日举行纪念黄花岗先烈大会。为阻止大会,国民党北平当局出动军警特务5000余人,摆出不惜血洗北大的姿态。当日下午,大会如期举行,时任北大教授、同为九三学社社员的许德珩、袁翰青、樊弘三位教授临危不惧,如约前来,在北大民主广场发表了正气凛然的演讲,得到学生们的衷心爱戴。许德珩在大会上号召:“今天新中国的青年,要学习黄花岗烈士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中国的苦难大众献身!”这是我社领导人最铿锵有力的宣誓声。

1949年1月,九三学社在和平解放的北平公开发表宣言,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和毛主席的八项和平主张,拥护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受邀迎接中共中央领导人抵达北平,周恩来在宴请时对许德珩说,这几年你辛苦了,一别两年多,你所做的事我们都知道。来自党的肯定和鼓励,让九三人豪情满怀,阔步前进。 

凝心聚力 大道同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九三学社响应党的各项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做党的挚友诤友,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949年9月,九三学社的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当九三学社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准备解散时,是毛主席明确表达了希望民主党派继续存在的意见。他在1950年3月指出:“从整体看,从长远看,必须要民主党派……我们对民主党派在抗战时期有‘团结、抗战、进步’的口号,今天应该是‘团结、建设、进步’。”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九三学社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百年历史,九三先辈们令人肃然起敬。他们中既有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巨擘,也有大量刻苦钻研、深藏功与名的科技工作者;既有忧国忧民作出杰出贡献的,也有。他们怀揣着赤子之心,为了民族的复兴排除万难不懈奋斗,为了人民的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国22位“两弹一星”元勋中,九三学社社员邓稼先、王淦昌、程开甲、赵九章、陈芳允5位先生,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3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王选、黄昆、师昌绪、谢家麟、程开甲5位先生为社赢得了荣光。茅以升、张光斗、黄汲清、徐僖、柯召……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是一段段无怨无悔的人生。他们不仅为我国各个基础学科的奠基和开拓作出了杰出贡献,更培育出一大批栋梁之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全面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必须强调的是,不管是放弃高薪辗转归国的科学家,还是扎根边远地区甘当螺丝钉的技术人员,都是在党的领导和号召下,全心全意投身党和国家的事业,将全部青春和智慧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民主党派以党为师,许多九三先贤毕生的心愿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如许德珩、邓稼先、严济慈等,他们的精神品质一脉相承,严于律己,只讲奉献,不计名利。

有趣的是,不少九三先贤的家族都以人才济济闻名于世,他们身上无一例外,都闪现着“爱国、民主、科学”的光辉。如四川的乐氏家族,其爱国为民的事迹广为流传。“北有林巧稚,南有乐以成”,享誉世界的妇产科教授乐以成,是华西协合大学同时也是四川的首位医科女博士,她的兄长乐以伦教授也是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化学系,是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奠基人,曾获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首届“终身贡献奖”获得者;老六乐以琴烈士是著名抗日英雄,曾击落日机八架,是中国航空史上的首位王牌飞行员;乐家老四乐以纯、老十乐以斌和八女婿杨仲德也先后走上了抗日救国的战场……

九三学社的宗旨是九三创始人共同的精神理想,在如歌的岁月中如春风化雨,催人奋进,哺育了一代代九三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追求卓越,以自己的学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增光添彩,九三人的这份精气神也必将照亮未来。

坚守初心  携手前进

不管是战争时代还是和平时代,在每一个时代闪耀的英雄,不需要完美无缺,但却一定是从心底坚信正义、心怀苍生的人。每每翻看历史,我仿佛能听见那些激昂的声音在耳边回响,由衷地敬佩怀念这些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奋发图强的人。在这条披荆斩棘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和九三人一样坚守着为人民谋福利的初心,他们都是国家的英雄!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息,时代洪流中的一切困难,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砥砺前行而被一一征服。现在的中国是涅槃重生的火凤凰翱翔天际,展现出的大国风姿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不敢小觑。百年韶华弹指逝去,这盛世美景定能抚慰每一位英雄与先贤。

时代的风帆迎风飞扬,此时此刻,面对这个创造梦想的伟大新时代,我们的奋斗会创造出更加出彩的未来!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我深知,现在每个人的幸福生活是基于国家的富强,而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将为社会的昌盛添火加薪。燃烧吧少年!我将以党的百年奋斗史为明鉴,铭记九三学社初心,与九三同仁一起肩负使命,一往无前!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89120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